來加拿大第二次投票,第一次市議會選舉因為最後一個鐘頭才去,又弄錯投票所,所以沒有履行公民義務,這次安大略省重選執政黨,當然一定要去投票,這次特別看清楚投票通知,確定地點在附近的小學,又提早出發,終於順利完成投票。
這裡的投票方式跟台灣大同小異,也是要帶投票通知書,行政人員先確認身分,不用台灣那種身分證,只用有照片與簽名的證件,例如駕照。換領選票後去圈票,圈票的地方只是一般的書桌,桌上用紙板圍出遮屏,不像台灣用一個布圍著的票亭,你坐著圈票,用的也只是鉛筆,就在圈圈內劃個的叉叉,不像台灣要用筆管再沾印色。
加拿大是政黨政治,由多數黨組閣,所以像聯邦的首相,與各省的首長,都是由執政黨擔任,執政黨就是議會的多數黨,所以當我們選自己選區的議員,間接也決定誰成為執政黨,看究竟是自由黨,保守黨,還是新民主黨。因為這種選舉方式有一些缺點,這次還有一個公民投票 referendum,決定要不要改變選舉方式,變成類似台灣的不分區立委,改用部分比例代表制度。
現在的選舉方式只有一票,我只能投給一個候選人,讓我很為難。我們選區的自由黨候選人羅拉比較了解地方,就住在這裡,可是我又不希望她的自由黨繼續執政,這讓我難以決定到底要選黨還是選人。
公民投票中的新的投票方式,每個人會有兩票,一個投給候選人,另一個投給黨,這樣可以稍微平衡像我面臨的難題。讓地區性議員之外,有一些不分區的議員按照政黨比例決定,分區與不分區的比例是90比39。
這裡的選舉實在很平靜,沒有候選人宣傳車到處喧嘩,更沒有台灣那種統獨議題,最爭議只不過是要不要將天主教以外的教會學校納入公立學校系統,因為目前天主教學校已經是公立學校。支持這項議題的保守黨,聽說遭遇很大的阻力。
我是覺得,若不讓所有宗教學校都成為公立學校,不然就排除天主教學校,因為目前這種獨惠天主教學校的方式很有爭議。
後記:選舉結果是自由黨大勝,最大反對黨:保守黨挫敗,甚至連自己的議會領袖都敗選,報紙說保守黨主張將其他宗教學校納入公立學校體系是敗選關鍵,很多選民擔心不會幫助族群和諧,甚至可能幫助恐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