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28, 2006

健行:Seneca College

這個週末,為了同樣的原因,健身,溜狗,家庭聚會,我們找了一個健行路線:Seneca College King Campus ,花了大概兩個小時,走了一圈有樹林,湖泊,校園,與古蹟的路線。


古蹟是重點,這個 Eaton Hall 以前是加拿大最有名家族, Eaton Family, 的兒子(John Eaton) 與媳婦(Flora Eaton) 的住宅,在1961 年賣給了Seneca College, 現在是商業聚會或婚宴的場所(http://www.eatonhall.ca/eatonhallmain.asp),只有受邀的客人才能進去參觀,不過因為健行的路線正好經過,我們也逛了她的花園與湖邊小徑。




附近樹林步道很優雅,走起來很休閒,但是五月正是蚊子很多的時候,我們走了一段就決定放棄,改走馬路。




樹林裡都是 Sugar Maple 樹,就是樹汁可以提煉楓糖的那種,冬天的時候這條路就成為越野滑雪的路線。




這是我的家人,老婆,大女兒,與小狗,小女兒今天去參加同學的生日Party,所以缺席。



生活在多倫多,到處都有這種可以健行散步的地方,消磨一個下午的好時光,非常輕鬆,我們買了一本書"Walks Around Toronto" by Brad Cundiff,常常就選一個書上介紹的地點去走,也不需要事先準備,拿了書,帶著簡單的水與零食就可以出發,省時省力。


Monday, May 22, 2006

維多利亞日郊遊

今天趁著維多利亞日長週末的最後一天,到 Hamilton 附近的一個著名的花園,Royal Botanical Gardens (www.rbg.ca) 走走,這個花園翻成中文,皇家植物圓,就顯得很有來頭,其實遊客也很多。這個花園很大,園區分成好幾個部分,遊客最多的她的花園與溫室,還有就是植物培育場(Arboretum) 與數個健行步道,穿過湖泊與森林。


這裡正好是Niagara Escarpment 穿越的區域,因此地形有高低變化,。



 


目前正是紫丁香花祭(Lilac Festival),這個花園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種類紫丁香,還是這個花種的登錄機構,負責紀錄新培養的種類。我們原來不懂 Lilac 的意思,去的時候還以為是一般吃吃喝喝的園遊會,後來只看到一兩個吃喝與演唱的攤位,加上大家都往花園走,不加逗留,就開始懷疑 Lilac 應該是指一種植物,讀了簡介才曉得前面的典故。


我們一個下午在園內閒逛,也消磨了一些好時光。


 


我們選了最長的藍色步道,前後共三個鐘頭,運動健身。


小女兒把領來的小鳥飼料餵小松鼠,竟然肯爬到她的手掌心。


推薦住在多倫多的網友有空經過去參觀,然後順道去 Hamilton 走走,我喜歡那裡的 Farmer's Market,還有戰機博物館。


Tuesday, May 16, 2006

移民,好嗎?滿意嗎?


因為偶爾有人問到關於移民加拿大好不好,還有我會不會後悔之類的問題,我想就寫個回應刊在這裏,也整理一下我的想法。


我當初移民加拿大,大體說,是因為台灣住膩了,想換個環境,加上為了孩子的教育,所以就申請移民加拿大,有沒有後悔?說真的,工作不順利的時候難免會,但是突破了困難就又覺得海闊天空,我很喜歡加拿大,尤其是多倫多的人事物,我特別喜歡跟各種不同人種共同適應加拿大的文化,讓我每天都有新的刺激,都有學習的感覺,住台灣就沒有了,反而有很多讓我煩心的人事物,所以我大概很滿意移民後的發展。 移民好嗎?我實在不敢給別人這方面的建議,移民很辛苦,需要適應的東西很多,一種好像人生從頭開始的過程,有人會覺得生不如死,有人卻如魚得水,自己真的要想清楚。


像之前的文章討論關於學習英文,僅僅是克服語言障礙,可能有人就戰敗了,但是我卻很喜歡這個過程,好像年輕的時候登山的感覺,辛苦的沿路上坡,滴汗如雨,休息只能想辦法喘過氣來,但是登上山頂卻有通體舒暢的快感,讓我有重生的感覺,所以我當克服語言與文化障礙像登喜馬拉雅山一樣,我就一路往山頂走,希望有一天能登頂,看遍天下。


人生難得找到可以讓自己喜悅的終生挑戰,移民對我就像這樣的東西,就算最後失敗了,我想就當作是登山沒有登頂,欣賞一路的風景也值回票價,更何況該認輸就要認輸,至於會不會丟臉? 嘿!反正又不是第一次。



Friday, May 12, 2006

學習英文的經驗

今天我想寫寫有關學習英文的經驗,希望有共同經驗的人可以批評一番,也讓我長進一點。


 


想起學英文就有些氣餒,國中一年級就開始學了,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使用它像使用中文一樣流利,更何況我的基礎還算不錯,中學還是英文朗讀冠軍,高中"好像"英文競試也有得過獎,但是上大學除了原文書要用到英文,也沒有機會再更上一層樓,加上玩樂的機會多,所以頂多只有常常聽英文歌,也不再跟英文來往。開始就業之後,英文更是比不上台語重要,雖然也到美國唸了兩年書,但是畢竟是理工科的學位,英文沒有法商科那麼講究,加上畢業後就回台灣就業,雖然英文是進步很多,但是以今天的心情回頭去看,還是後悔當時沒有多努力。


 


離開台灣之前,我在美商公司服務,常常需要跟美國同事用英文溝通,總是能暢所欲言,溝通流利,英文儼然很有程度了,等到來加拿大才知道山外有山,原來當時這些跟台灣人共事的老美,早就練就了一身武藝,可以解讀台灣式英文,才讓我誤以為自己已經打通任督二脈,等到來加拿大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斤兩還是不足,雖然還沒有寸步難行,但是到處碰壁也是稀疏平常,經過一番體會與苦思,我才有一番新的體驗,原來英文除了字彙,文法,發音,語調之外,還有更多層的內功要練。


 


很早我就發現,我特別沒辦法跟上老外跟他們自己人溝通的對話,用 email 很容易,看不懂可以查字典,或是標示看不懂的部分找人問,口語就難了,聽不懂連怎麼問都不曉得,就算開口,別人的話題早就轉到別的地方去了,我尤其對聊天時候的玩笑話,幽默,真是莫宰羊。我痛定失痛之後,決心急起直追,我用多看電視與電影,尤其運用電影DVD這個工具,參考字幕與對白,先弄通不懂的部分,然後反覆聽與練習,這方面才改善很多,現在我的聽力沒有大問題了,連各種口音都能應付的不錯,但是更大的問題來自溝通內容方面。


 


我現在的挑戰是用英文去溝通一些知識性的內容,例如一些基礎知識,例如醫藥,法律,政治,運動,時尚,藝術,飲食,等等,我發現只要是自己用英文涉獵還嫌不足的部分,就沒有足夠的字彙與表達方式去溝通,我給自己的結論是閱讀不夠,或是"英文化的知識"不夠,我想除了報章雜誌之外,還要讀所謂的"閒書",尤其是一般人已經熟悉的,我歸類這困難叫做"文化障礙",我最近一年開始這方面的涉獵,發現很有幫助,但是進度很慢。


 


另外有一項貫穿上面的討論的一個原則是要用"英文"思考,雖然很抽象,但是很重要,我發現只要我能先開始用英文去想事情,尤其準備要如何表達,一段時間之後,我的英文就會比較流利,尤其開會的時候,只要我能用英文在腦子裏思考別人的意見,甚至準備如何反駁,我的英文溝通就會很順暢,我發現只要平時能用英文思考,把構思的結論用英文在腦子裏整理下來,我就比較能在下次討論的時候,用比較有內容的表達方式說出來,這很像寫好Email再跟對方討論自己的看法一樣,或是像看完英文電影之後與別人討論電影情節一樣,因為腦子裏已經有整理好的英文概念。


 


說了這麼多自己的困難,有加拿大籍好朋友的人,可能很容易就克服了,我雖然沒有只跟自己人來往,而且透過教會與服務的公司,也有一些談天的對象,但是畢竟沒有加拿大籍的好朋友,所以也沒有多少直接的學習機會,這些經驗,希望能給你參考,更希望能聽聽你的意見,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