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5, 2011

回台北工作三個月的感想



自從回台北工作,我一直在想有什麼經驗能給別人參考,經過近三個月,這些是比較值得分享的結論:

1.     很難適應台北的交通:最讓我驚豔的是捷運,上班族們都很守規矩排隊,在車上也少見一些嫌惡的事,例如吃東西,博愛座不讓座,大聲講話等等,整體顯得很進步與文明。但是在開車方面就提醒我台北人還是積習不改,最令我難以應付的是在車陣中蛇行穿梭的機車,還有就是換Lane不打燈,行為像機車的眾多計程車。闊別10年,台北市與新北市增加了很多像環東,洲美,與連接北二高在中永和板橋的幾條快速道路,我還在學習如何利用。


 


2.     高昂的住宅:移民前賣掉的台北房子已經買不回來了,我雖然在加拿大的時候已經知道,回來後還是非常驚訝台北房子真的是漲翻天了,例如大安區的豪宅已經開價200萬一坪,連我住的北投也要50~60萬一坪才買得到好房子,以加拿大的標準,住慣了只要5或6年的所得就可以買得起的別墅(Detached House),台北的房子除了很難看得上眼,更困難的是根本買不起,面對這沮喪的房市,我的對應之道是乾脆放棄,就等往後三年可能的調整,等價格下跌再說。


 


3.     便宜多樣的飲食:台灣真是飲食天堂,在加拿大很多人都自己做飯,一方面也是因為外食很昂貴,隨便一個人的午餐就要花78元,但是即使在台北,你很容易用加幣45元就可以吃一個很好的午餐,商務餐廳的價格也便宜,我覺得只要一半到2/3的價格,另外如果不介意吃小吃,甚至34元就可以打發一餐,所以報紙上說外食人口占80%,台北人幾乎不煮飯。這生活便利令人快樂但是不利於身材。


 


4.     上班環境緊張:與在加拿大的上班族相比,台灣的人工作時間,自主性,休假,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都較不利,例如最近發生的英業達裁員,令我很感概他們的遭遇比不上加拿大人道,不過台灣現在也有失業救濟金,縮小了些差距。


 


台灣是我的家鄉,能再回來工作頗令我滿足,但是累積的加拿大經驗還需要調整才能完整的應用在台灣,這需要時間慢慢適應。


Saturday, August 27, 2011

地下室廚房完工


我們藉由Ikea的設計工具,運用他們的櫥櫃產品,自己DIY,與女兒一起把大部分的廚房工程完成,水電與磁磚則由教會的一位弟兄協助,完工後父女倆非常有成就感,整個過程非常有趣,我一定會再嘗試更困難的Project。

我們持續全天的工作約兩個星期,省下安裝費,非常值得。






Tuesday, July 26, 2011

回台工作,鮭魚返鄉




移民來加拿大九年多,最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完全改變了移民後的打算,雖然意外,可是註定要發生。因為當初移民除了為了孩子的教育,追求更優質的生活,也為了提升專業的眼界,如今這些目標都有達成,再嘗試下一個變化也就理所當然。



因為我所投身的商業不動產投資在美加地區遠比台灣先進。2002年離開台灣時,當時台灣的購物中心與不動產證券化還在草創期,而美加地區已經成熟滿溢,我才決定移民來取經,以延續過去在美國讀研究所與之後回台灣工作11年時的體驗,這九年多來參與了許多大型購物中心,辦公大樓,工業廠辦,出租公寓,旅館與老人住宅等類別的投資與分析,讓我總結了過去20年累積的學識與經驗以準備一展身手。



庇蔭於過去台灣的同事在事業上的成功,我得到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去經歷更高的位階與視野,可惜的是雖然孩子在加拿大的教育已接近完成,但是小女兒再兩年才上大學,面對這事業與家庭的兩難,幸賴家人的支持,他們在家庭會議上都支持我不要再放棄這樣的機會。



這次回台灣工作除了需要與家庭分離,還要放棄加拿大良好的居住環境與福利,例如目前的房子雖然屬中上水準,但是以台北的標準除非上億身價也很難享有,平常休閒能享受美好的自然環境,休假也很容易到美國,加勒比海與歐洲旅行,加上還要拿台灣的所得繳納加拿大所得稅,額外負擔兩地開銷與旅費,其實回台灣工作犧牲不少,但是想到能回老家,這退休後還想住的台灣,這機會反而很有長遠性。



這次的決定除了對家人遺憾之外,也很抱歉於過去支持我的人,尤其是找我買賣房子的人,雖然無法親自協助,但是希望我的工作伙伴還能繼續服務。



最後希望這篇能提供閱讀我部落格的人一些參考,原來我是這樣回流的。





Free counters

Sunday, July 3, 2011

省錢裝修房子,使用 Ikea 的免費設計工具



加拿大的木造房子常常需要維修,所謂"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這種頻繁維修是無法避免的,雖然花錢請人可以解決,但是人工貴,還是儘量自己動手實際,室內設計裝修就是個例子。



我因為需要重新裝修廚房,原本想聘用一位室內設計師,經過洽商,才知道她每小時收費CAD150,設計平面草案約需15小時,其他細部另需30小時,若需修改,另收一半的計時費用,我估計拿到最後可行的設計可能要超過CAD10,000,我想還是自己動手的吧!




自己做設計的困難是沒有適當的工具,還好在Ikea挖到寶,原來他們的網站上提供一種電腦工具,我可以自行設計,雖然所用的廚具都是Ikea的產品,但是很方便,我用了一個下午就完成了一個滿意的草案,若願意買齊產品,我也可以自行施工。另外Ikea也有設計人員可以免費協助落實設計。



假如我不做這一次的廚房更新,後果就是賣房子的時候被迫降價,因為購屋者很少願意動手裝修,除非折價能抵消裝修費用與麻煩。所以現在花錢做,完工後還可以享受好幾年,實在比較值得。


(註:Ikea的設計工具還可以讓你輸出設計圖與材料價格表)



有了這種工具的幫助,一般人也可以成為設計師,至少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很具體的表達出來。才能清楚與工程人員溝通,確定施工的價格。


後記:


完工了的照片如下:我們很滿意




Friday, July 1, 2011

國慶日遊安省美術館



趁加拿大國慶日,全家到Downtown走走,這次的目的地是安大略省美術館 Art Gallery of Ontario,去年在OBS那裡看到介紹就一直想去,拖到今天才去走走,新修建的外觀與附加上去的玻璃廊道很有特色。下面的照片給你欣賞



(這張顏色失真了,不過你可以感受到光線在這空間的豐富變化,我相信各個時間與季節都會呈現不同的特色)


(我喜歡這種用加拿大特有的木材像古船的骨架那樣排列的結構元件,展現力學的傳替在空間的分佈,高聳卻又不會另人生畏,很有加拿大森林那種空間感,這些結構元件在陽光的投影更是不斷的變化,實在精采)


長廊上還擺著一個用木料做成的雕塑



其他地方都不能照相,館內有全球最多的 Henry Moore 雕塑的收藏,也當然有很多加拿大特有的藝術收藏,例如Group Seven與原住民工藝,很值得去看。

我們消磨了一下午,回家還繞道去Square One附近的奶茶黨部吃刨冰,身為台灣人,這東西在夏天真是受用。

小女兒的第一張駕照



當爸爸的人很高興的事包括教孩子開車,這是有孩子的樂趣。


小女兒剛考過駕照的筆試,接下來要學開車,一年內要通過路考,就可以領到五年內有效的G2駕照,在那五年內考過高階路考後才可以拿到永久有效的駕照G。這是我們安大略省特有的規定,分兩階段,有點累人。


今天加拿大國慶日,我第一次教她,在量販店空蕩蕩的停車場練習兩個鐘頭,我就讓她開回家,跟我教過的她媽媽與姊姊相比,還是有運動細胞的學車快。



Tuesday, June 21, 2011

回台灣工作,加拿大所得稅的牽連


因為一個台灣的工作機會,促使我探究加拿大人在海外工作如何適用加拿大的所得稅,經過上網查詢與電話諮詢,我大概有些眉目,雖然細節還不明朗,藉由下面的整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意見:



加拿大稅法規定,加拿大人在海外工作,課稅的方式視與加拿大維持的居民關係而定,分為Factual Resident, Non-resident, Deemed Resident, or Deemed non-resident:



1. 第一種Factual Resident應該可以翻譯成事實居民。就是說雖然你已經離開加拿大,但是加拿大政府還是認定你為居民,照常課稅,因為你與加拿大還保持居民關係。例如你有房子在加拿大,有婚姻伴侶與小孩住在加拿大,在加拿大擁有財產例如汽車家具等,有Social Ties in Canada,或其他像擁有駕照,銀行帳號,信用卡,健康保險卡等,這樣你就會被認定是屬於這類,在繳納所得稅,與一般加拿大人無異,也就是要申報海外所得。



2. 第二種Non-resident非居民,這比較容易理解,就是與前項相反,完全沒有房子在加拿大,伴侶與孩子都離開加拿大,屬於這一類的非居民申報所得稅時只需要申報加拿大境內的所得,不用申報海外所得。不過實務上你並不需要真的把房子賣掉,只要報稅時把房子的增值併入,繳納資本利得衍生的稅金就可以。



3. 第三種Deemed Resident,就是說雖然你屬於非居民,但是因為你在加拿大住滿183天,或屬於政府派駐海外的人,所以還是認定你為居民,你還是要申報海外所得。



4. 第四種Deemed non-resident,這類除了台灣政府派來的工作人員除外,台灣移民通常都不適用。



結論是回台灣工作,因為家人小孩都還在加拿大,因此屬於事實居民這個類別,因此在台灣繳完所得稅之後,還需要申報加拿大的所得稅,不過稅金可以扣除已經繳給台灣政府的部份,不會被重複課稅。



Sunday, June 5, 2011

折損房價的五項因素


賣房子的時候,屋主總是希望賣的好價錢,因為畢竟是心愛的房子,尤其想到花了那麼多錢去維護,難道買房子的人不會感激嗎?簡單的答案是"不會!"有經驗的房產經紀協助你去除這種心理,決定一個務實的價格,下面五項因素是一般屋主很難突破的心理障礙:




  1. 地點的不配稱:一間條件很好的房子如果在不好的社區,它的價格甚至會折損掉一半,如果你的房子是普通地段最好最貴的房子,價格甚至會遠低於條件差但是位於好地段的房子,其他負面的因素例如靠近公路,垃圾掩埋場,污水處理廠,鐵道等等,房價會折損一成以上,這也是為什麼買房子的時候要選好的地段,因為房子本身的條件可以改善,但是地段是無法改變的。


  2. 過時的房間:如果你的冰箱已經超過15年,或是你的爐台不是黑色或不鏽鋼,你需要準備降一些價格,否則現在待售的房子大都有裝修新穎的廚房,買方大可選擇不需要重新專修的房子,所以若廚房衛浴等房間的陳設過時,出售的時候價格會折損近一成。


  3. 出租用的鄰舍:大多數的買主都不希望與出租用的房子為鄰,因為租客不會像所有權人那樣好好的維護房子,有些情況可能會跌價到15%,如果街坊內出租的住宅很多。


  4. 更新:不要期望回收你所做的更新,例如更新水管,中央暖氣,屋頂瀝青礫瓦,但是如果需要更新卻沒完成,那價格會折損多到兩成,視更新工程的多寡與複雜程度,買家基本上不願意負擔這方面的支出,尤其當有其他已經更新好的房子可以選擇的時候。


  5. 圍籬:很多人買房子都有小孩或寵物,如果你的後院沒有圍籬,你會錯失一大堆客戶,因為圍籬是他們安全的考量,沒有圍籬會損失價格近一成。




一旦已經發生,像第一與第三項不是你可以掌握的,但是還是有一些努力可以增加你的房子價值或讓房子有賣相,例如買方總是偏好明亮寬敞的房子,所以要想辦法創造房間有這樣的感覺。其他像重新粉刷整理前院,都能讓買方有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選定一個符合現實的價格,這樣才能成功的賣掉你的房子。




註:原文在http://ca.finance.yahoo.com/news/5-Factors-That-Impact-the-usnews-2641331434.html?x=0&mod=pf-sp14e


Wednesday, May 18, 2011

台灣健保規定對加拿大移民的影響


這次回台灣注意到一個健保方面的規定與移民加拿大的台灣人有關,我當時刊登在我的Face Book,現在重新整理在這裡,讓沒有看過的人參考。不過通過的二代健保又有更嚴格的規定。



已經實施有大概3年的健保局新法,你現在只要持台灣護照回台灣,健保自動重新生效,即使你以前曾經辦過停保。所以如果你再回加拿大,通常因為不知道已經被自動生效了,所以也不會再去辦停保,這樣一來就開始有欠費的狀況,健保局會累計到兩年後你的戶籍又被除戶為止,所以會累積兩年的欠費。



新法實施後,我們回台灣只要持台灣護照入境,入境後要去投保單位辦理復保,然後預約離境時停保,這樣你就只需要繳在台灣那段時間的健保費,而不會發生欠費兩年的情形。



雖然持加拿大護照回台灣可以避免這些問題,但是加拿大人在台灣有停留時間的限制,在台期間若需要用到健保,也因為還沒有復保,所以沒有保險可用,這些是缺點。至於是不是可以改拿台灣身分證去辦復保?不知道會不會因為是拿加拿大護照入境而不被接受?



我與健保局的人閒聊,他說這照顧很多居住在中國的國民,他們拿台灣護照進入台灣,出入境管理局自動把資料轉給健保局,健保立即生效,馬上可以去看病,若沒有健保卡,去健保局補辦,一小時內就發卡。台灣的健保是強制國民加入,所以只要是公民,戶籍在台灣,未被除戶,已經有健保。這在台灣引發浪費健保資源的批評,政府過度照顧沒繳稅的僑民。



因此今年一月剛通過的二代健保已經改正這個辦法所造成的漏洞,僑民因戶籍中斷而停保者,需居住滿六個月,才能納保及持健保卡看病。否則就需要維持兩年內有加保的紀錄。所以移民加拿大的台灣人,要能立即使用台灣的健保,需要維持每兩年回去一次,以避免被戶政機關強制除戶,而且每次回去都要復保,我猜想在復保的時候可能要補繳上次停保以來的保費,可能到最後還是等於要按月繳交健保費了。


台灣健保不輸給加拿大健保,若有需要,按時繳費也是應該的。



Sunday, May 15, 2011

值得帶回台灣的禮品:結論


從加拿大帶什麼禮物回去最划算,上次很多格友與Facebook的朋友給我很多建議,這次回台灣有機會印證價格的差異,我整理了一個Excel的表格,詳細計算價差,發現很吻合大家的結論,養生類的營養補品價差最大,但是也有些不值得舟車勞頓的帶回去:



價差大的品項:(含稅,稅率用1:30)(一倍表示兩邊無價差)



1. 銀杏:這號稱可以保持腦力的營養品,單位劑量的價格,台灣是加拿大的11倍,台北的Costco還沒有賣。


2. Q10:這號稱可以保持心臟年輕的營養品,9倍,這還是台北內湖Costco與多倫多Queensway Costco的價差。


3. 深海魚油:在Costco,3倍。


4. 葉黃素:這號稱可以保養眼睛的,在Costco 2.2倍。


5. 銀髮善存:這維他命一樣在Costco,2.2倍。


6. 維骨力:Costco 1.6倍,不過若與一些台灣製造的"挺立"比較,因為劑量更不確實,價差甚至達6倍。


7. 羊乳香皂:1.7倍。


8. 蔓越莓:2.2倍。


9. 羊乳乳液:1.3倍。



差價不大或甚至台灣較便宜的:



1. 钙片:在台灣Costco與加拿大的幾乎零價差。


2. 人參茶包(不論成分是否純正,台灣甚至還比加拿大便宜)



這些是我這次的經驗,也經過價格與數量分析確定的,我相信很多回鄉的台灣朋友一定想知道這個結論,值得與你分享。



Thursday, April 28, 2011

大多倫多華人集中區域,遠離或接近?



新移民在居住地的選擇中,華人的比例是一個重要的考量,究竟是遠離華人的區域還是儘量靠近?這在新移民之中是個尷尬但是很切身的議題,遠離或接近?各有利弊。


如上圖,塗色的深淺代表華人的集中程度,大多倫多地區的華人聚集區域很明顯,按照2006年的人口普查結果,以Markham、Richmond Hill 的華人為最集中,兩者的華人比例各自是34% and 21%,因此在有些小區域華人甚至成為多數,例如在Markham的華人購物中心Pacific Mall 的招牌與語言都是中文(粵語),你甚至會錯覺是在香港,鄰近的Toronto 市東區在合併到Toronto之前叫做Scarborough ,也是華人集中區,有華人比例19.5%,其中Agincourt這個地方還因為華人很多被戲稱為Asiancourt。西區的Mississauga 僅次有6.9%,Vaughan 有4%,其餘區域都不顯著。(我雖然還沒有數據證明,前述的集中程度在2011年應該更強烈)


多數離開台灣移民到加拿大的父母,移民的目的包括為孩子爭取一個比較人本的教育環境,不希望孩子面對台灣那種全面性壓迫式的競爭,讓他們的求學過程能有空閒去追求興趣,快樂的長大,因此大多數的移民父母除了為孩子選擇好的學區,也希望遠離華人區域,避免再面對避之惟恐不及的競爭。例如許多移民到這裡的華人延續家鄉的求好心態,晚上像台灣那樣補習的也不在少數。


另外移民父母也擔心若待在華人聚集的區域,孩子的朋友都是華人,聚在一起也都講華語,適應加拿大會更困難而影響未來。我的經驗是若孩子的個性比較內向,待在沒有華人的學校會拉長適應的時間,否則若孩子個性開朗,雖然適應方面沒有問題,但是也顧慮與華人的語言與文化會漸行漸遠,容易變成俗稱"香蕉"的孩子,也就是黃皮膚的外表,內在卻像白人。較理想的是去華人佔絕對少數的學校,這樣可以兼具兩者的好處。


華人注重教育,因此都會往好學區集中,加上華人孩子聰明用功,學校的成績表現更好,例如華人集中的Markham,8所高中有7所排名在安省的前20%,另一個華人集中的Richmond Hill ,其7所高中也有6所在前20%。另外按照Fraser Institute 的排名,GTA的好學校華人比例普遍都高,新移民希望選擇華人少的好學校,基本上是與趨勢對抗,並不容易達成願望。可以考慮的區域除了華人尚未遷入的郊區,較市區的就剩下Mississauga 與 Vaughan (Brampton 雖然也近但是學區不好),算是華人相對少學區又優異的行政區。經濟支柱還在台灣的類單親家庭因為不需要靠近市區,還可以考慮更外圍的Oakville, Milton and Burligton。


另外若住在華人集中的區域,又希望孩子不要與太多的華人做同學,也可以考慮公立的French Immersion高中,讓孩子能有好英法語文程度對未來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幫助。若負擔能力上沒有問題(好的私立學校學費超過100萬台幣也是很常見的),也可以考慮私立學校。


天下父母心,新移民希望選擇華人少的好學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與華人為鄰可能過於悲觀,多倫多的華人多數來自香港與中國,雖然生活習慣與價值觀不同,但是比世界其他區域來的人與台灣人的差異性較小,飲食與教育觀念尤其接近,新移民應該更開放的看待華人集中的問題,他們畢竟都經歷了移民的考驗,已經往加拿大主流價值觀靠攏,你的孩子與他們的孩子做同學,彼此境遇相近容易互相提攜,在族群認同方面也比較有利,像Michael Jackson 還將皮膚漂白的認同危機也就不會發生。


選擇華人居少數(例如少於10%)的學校,應該可以避免孩子沈溺在華人圈子而難以融入西方文化,同時又讓孩子容易因為有華人同學作伴而保有文化的根,這樣應該是"接近或遠離"這課題較好的妥協。





Tuesday, April 26, 2011

回台感言



第一次回台灣旅遊與探望親友,一個月很快就結束了,回來整理著照片,想起每張的故事,心裏有著萬千的思緒,移民九年後再回去,好似台灣蕃薯移植到溫室,雖然家鄉的泥土與晨露滋養,卻發現已經過慣加拿大簡單的家庭生活。




回鄉一個月以來,與朋友的短暫相聚只能讓我暫時放下對友誼的眷戀,遊歷合歡山與花東也只能讓我稍解對山海的相思,吃遍家鄉小吃也只能短暫的更新味蕾的失憶,這美好的重聚最後還是要結束,只能珍重再見,期待重逢。




如同台北的花博與地鐵顯顯著進步,台北的交通與路人也更文明了,只是高漲的房價顯得突兀,尤其當台東山地部落仍然透露著貧窮,記得關山馬路邊賣玉米的山地人小孩,吃著我分享的香蕉,他母親說捨不得給孩子吃因為好看的都要拿去賣錢,看著她靦腆的笑呼應著孩子的滿足,想起下榻民宿的主人拋棄西岸的高薪,過去的主管歸隱台東的山林,用在加拿大的簡單家庭生活作印證,我知道他們是快樂的。在找回精神文明的覺醒中,我們都重新體會雙手自力更生所帶來的滿意,那種真真實實活著的感覺。




台灣像自己的母親,回去在她的懷抱裏重溫甜蜜的往事,最後一天拮据的經濟艙飛行又把我帶回家人的身邊,下車在車道上望著久違的房子與駐停了一個月的車,我摟著想念的妻子,看著幫忙提行李的孩子與飛奔來的兩隻狗,我知道家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Monday, March 7, 2011

找出你生命的熱情


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作者是Leo Babauta ,發表在這裡,我把原文翻譯如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做一件事改變你的生活,我極力推薦去找出你生命的熱情,然後以它為生。


雖然不容易,但是絕對值得。如果對工作厭倦,常常失去了動力,或覺得單調重複,你需要找一份新的工作。繼續待在那樣的工作,除了讓你持續不快樂,也無法成就生命的潛能。


想想看這樣的可能性,你很早醒來,迅速起床,興奮的去上班,也許工作時間較長,但卻不困難,因為時間飛逝,工作時充滿川流不息的靈感,手頭上的任務或計畫讓你忘記吃飯或下班,工作不再索然無味,反而有趣又興奮,你如果找到,這是你人生的熱情,它不再是工作。


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工作,或甚至痛恨,這等好事對你而言就像海市蜃樓的不實際,若你又沒有尋找過這樣的熱情,那工作不再是工作的確就不可能。但是如果你有勇氣築夢,敢去想像,敢去追尋所熱愛的,那就會從無望變成可能。


你要如何找到你的熱情?這是一些建議:


你是不是已經熱愛某些事物?你的嗜好,或是你從小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從來沒有想過以它為生?無論它是看漫畫,收集東西,做、創造、或建造東西,也許有方法讓這成為你的維生工具,例如開一家漫畫書店,開一個網路漫畫網站。總之只要是你已經很熱愛做的,你已領先一般人很多,剩下來的只是需要去研究如何從它賺錢。


你平常都閱讀什麼? 以我為例,只要我突然熱衷於一件事,我會花很多小時去讀相關的訊息,好幾天上網找更多的資訊,這類熱衷過的事情都有可能成為理想的事業,不要放棄它們,你應該多花時間仔細的分析。


腦力激盪. 目前還沒有什麼概念?拿出張紙,把所有可能想到的寫下來,不要去批評,讓想法源源不絕的倒出來,起來走走,到處晃晃,摸摸不同的東西,這時寫下來的點子都無所謂對錯,你只是需要再詳細評估它們罷了。


到處問,上網找各種可能. 跟認識的人交談,看別人對什麼事情熱衷,問他們找到的熱情,上網找新點子,越多的可能,你就越有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


先不要辭職. 如果你找到了你生命的使命或熱情,先不要辭職,你最好繼續工作,同時嘗試找到熱情,例如用休假去當義工,存錢準備正式嘗試,上課學習需要的技能等等。


先嘗試再決定. 在一頭跳進去之前,你最好先嘗試,看看它是不是自己要的,例如先當嗜好或第二份工作,這樣你可以檢查它是不是你人生的熱情,說不定你只是熱衷個幾天而已,如果你能持續個幾個月,那你也許真的找到了。


做前期研究,越多越好. 了解你的熱情越多越好,如果它已經是你的熱情有段時間,你也許已經開始這樣做了,不論多少,再多做些研究,讀所有與你熱情相關的網站,出版過的最好的書,認識同好,接觸哪些以你的熱情為生的人,問他們這個專業,了解能賺多少?需要什麼樣的訓練與教育?他們如何開始?他們對你有什麼建議等等。你會發現人們很樂意給你建議。


練習,練習,再練習. 不要用業餘的技術進入你新選的專業,如果你想賺錢,你需要是個中好手,不斷練習,如果它真的是你的熱情,你應該不會討厭練習才是。


絕對不要放棄嘗試. 如果一開始你找不到你的熱情,嘗試了幾天後就放棄,那你註定失敗,你要繼續嘗試,每個嘗試都需要幾個月,你最後一定會找到的,如果你跟我一樣,曾經找到熱情,可是現在厭倦了,哪正好可以從新開始,再找一個令自己振奮的新目標,人一生中不會只有一種熱情,再找新的可能吧!如果你曾找到,但是總無法靠它為生,請不要放棄,繼續嘗試直到成功,雖然成功不容易,但是放棄保證失敗,堅持,你會找到的。


我這裡提到的是很多的工作,但是它會是你做過的最好投資,追尋你人生的熱情,會帶來真正的快樂與極大的滿足,我祝福你最大的夢想能得到最大的成功。


Leo Babauta is a writer, a marathoner, an early riser, a vegan, and a father of six. He blogs regularly about achieving goals through daily habits on Zen Habits, and covers such topics as productivity, GTD, simplifying, frugality, parenting, happiness, motivation, exercise, eating healthy and more.






Friday, March 4, 2011

試做義大利千層麵

我們很喜歡吃這道義大利的家常菜,千層麵 (Lasagna) ,嘗試上網找食譜,看了幾個後歸納整理,拿定主意就準備嘗試,結果不錯,家人都很喜歡。


原來醬汁的作法跟義大利麵相同,也是碎肉炒過後用番茄汁慢煮濃縮,不同的是用起司cheese拌製填料,我選用Fata Cheese,食譜上另有好幾種:Mozzarella、Parmesan、Ricotta、Cottage等起司。作法是把剁碎的菜(例如Parsley或菠菜)與搗碎的起司拌勻備用。






進入預熱到華氏350度的烤箱之前,在烤盤底倒上一層先前做好的肉醬汁,再放一層超市買的Lasagna Noodle,然後再一層起司填料,就這樣肉醬與起司填料交錯與Noodle一層層的加,料與麵的比例隨人喜好,照片中的成品我放了五層的麵(這離千層實在很遠),夾層料可以放薄一點,讓層數多一點。


有了這第一次的經驗,我就知道如何改進,現在想的是考慮器皿用Duch Oven,它有蓋子密閉水氣應該可以讓Noodle煮的更均勻。


網路上有無數的食譜,目前先抓原則做,未來實作多了應該就能改進。至少第一次算成功。



Thursday, March 3, 2011

像變魔術的豆花粉



感謝 Camille的方享,在上次去他們家Potluck的時候送了我一包,讓我見識到豆花粉的厲害,就照著包裝上面的指示,也沒有太多的期待,結果竟然效果這麼好,你看這一大鍋的豆花,細細白白的,口感綿密,加上薑汁糖水或花生湯,就有稱心如意的豆花可吃。想不到這小小一包的豆花粉,竟能讓一鍋豆漿變成豆花,我實在佩服發明這配方的公司。



我以前也曾經嘗試過,用的是熟石膏粉,但是效果不好,比例總是抓不對,從沒有凝結出豆花,不是像豆腐渣就像鹹豆漿,所以一開始我也不抱太大的希望,想不到出乎我意料,效果這麼好。

   

你只要把18杯的滾燙豆漿沖進用這一整包用一杯水溶解好的豆花粉,不可攪拌下靜置10分鐘,一鍋熱豆花就完成了,非常簡單。

熱豆漿如何取得?你可以買超市的回來加熱、用豆漿機做、或像我一樣用下面的方式手工煮:

1. 浸泡乾豆子到膨脹為原來的兩倍,我通常泡隔夜,隔天早上做。

2. 準備一個水鍋(A鍋),若你泡了一杯的黃豆,那就放三杯水,其他按照此比例,用大火煮。

3. 泡好的豆子濾乾水,分次放入果汁機加等量的水打成漿,再放入另一個水鍋(B鍋),這時要結算在A與B兩鍋中的用到的水,若不足乾豆子體積的六倍,還須補足到A鍋中。

4. 將一杯打好的豆子漿糊從B鍋加入煮開的A鍋,稍加攪拌,然後把水面的泡泡用杓子撈走。

5. 等 A 鍋又滾了之後再倒入另一杯漿糊,然後重複步驟 4 直到所有的豆糊都倒完,最後三分之一的時候記得把火關到中火。

6. 讓豆漿滾約三分鐘後就可以開始過濾,我都是分三階段,第一是用杓子把鍋內熱豆漿的豆渣撈起來,然後再把B鍋沖乾淨,放上不鏽鋼濾網,再將A鍋煮好的豆漿倒入濾網。

7. 過濾後的B鍋豆漿可以再過濾一次,
我都用更細的濾網過濾到沖乾淨的A鍋,最後加糖就完成了。

過濾出來的豆渣有很多種處理方式,我們家都用來當狗食,小部分當有機肥料。

聽Camille說這豆花粉只有在東區的大統華才有賣,不知道價錢如何?如果太貴,也許這次清明節回台灣就買些回來。


Monday, February 28, 2011

加拿大省份間的教育品質差異:類單親家庭的落腳選擇


最近接觸到準移民,了解到他們的困難,家庭的經濟支柱必須留在台灣的新移民家庭,因為不是實際的單親,姑且稱之為"類單親家庭",原來他們對於居住城市的考量很特殊。


一般新移民選擇居住的城市通常與自己的專業或生活型態有很大的關係,例如金融服務業背景的人只好來多倫多這金融都市,高科技的選擇Waterloo或Ottawa,漁業的東西岸,法語的魁北克,退休族或空中飛人的維多利亞與溫哥華等等,但是類單親家庭的優勢是住哪裡都可以,困難也是究竟該去哪裡?


因為類單親家庭的移民生活主要在陪孩子讀書,選擇落腳城市的首要考量在學校的品質、生活費用、與台灣是否有直飛的班機,其次是孩子未來學成之後的發展與將來可能全家團聚後的生活。這需要分別討論。


在廣大的幅員下,究竟哪一個省的教育品質較佳?限於評比很難周全,運用2009國際認可的OECD PISA測驗結果比較簡便,PISA是國際間的標準測驗,測驗不同國家學生在數學,語文與科學方面的表現,從得分可以了解加拿大的教育在已開發國家中名列前茅,各省的得分也透露教育品質的差異:最佳的是亞伯塔省,安大略省次之,第三是卑斯省,但是省際之間的差異實在不顯著,最好與最差的差距不到10%。



Alberta 533
Ontario 531
British Columbia 525
Quebec 522
Nova Scotia 516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 506
Saskatchewan 504
Manitoba 495
Prince Edward Island 486



因為教育品質是類單親家庭的首要考量,因此這暗示落腳省份應該優先考慮這三個省份的大都市,也就是卡佳利、愛德蒙頓、多倫多溫哥華等等。因為各城市的個別學區有很大的差異,選擇居住地點時你應該找你的不動產經紀詳細討論。


生活費的差異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房價,房價高房租通常也高,從下面去年底的平房平均房價來看,溫哥華的房價鶴立雞群,高過多倫多將近一半,稅金也高,最便宜的是愛得蒙頓與卡佳利,房價可以低於多倫多超過三成,而且消費還沒有8%的省稅,實在是非常優異,可惜冷了些。多倫多算是剛剛好,實際選擇時,都會區內的個別社區還有很大的差異,例如我居住的Mississauga,它是多倫多外圍第一線的都市,空間比多倫多寬敞,同樣的房價可以買到多一倍的空間,公路與大眾運輸又都方便,我就很滿意從多倫多搬到這裡。



Region Average Price of Detached Bungalow
($) Q4 2010
Canada* $326,900
British Columbia $551,800
Ontario $340,500
Alberta $327,300
Saskatchewan $315,200
Manitoba $254,200
Quebec $223,300
Atlantic $199,100
Vancouver $686,900
Toronto $470,300
Calgary $392,200
Ottawa $354,500
Edmonton $312,800
Montreal $274,300



過去因為溫哥華有直飛班機到台灣,氣候溫和,風景秀麗,像其他事業在中港臺的企業家庭,類單親家庭大多選擇大溫哥華地區,現在多倫多也有了直飛班機,加上房價遠比溫哥華便宜,也開始吸引這類家庭。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學區,選擇居住社區的指標





很多人移民加拿大的目的都包括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因此會選擇好的學區居住,只是怎樣才算是好學區呢?在台灣,大家比較升學率,例如台北市的建中與北一女,加拿大雖然找不到這種升學率,不過有其他的評鑑可以參考。


西岸的 Fraser Institute是一所公共政策的研究機構,長年追蹤加拿大學校的表現,並發表各學校的排名。


雖然排名過於簡化,但是很方便,一般人可以從這些排名很快了解全貌,在選擇居住地區時,可以優先考慮排名較佳學校的學區。下表整理了大倫多各個行政區高中的排名平均值,並列出最佳與最差的排名,雖然學校包含小學、中學與高中,但是最重要的階段是與大學銜接的高中,因此值得探討大多倫多地區個別城市與鄉鎮在高中學校的排名。



City/Town Ranking 2009 Last 5 yrs No. of Schools Best Rank School Worst Rank School
Markham 70 98 8 5 Pierre Elliott Trudeau Markham 105 Br Andre Markham
Oakville 75 107 8 7 Oakville Trafalgar Oakville 234 St Thomas Aquinas Oakville
Richmond Hill 99 119 7 3 Bayview Richmond Hill 291 Vankleek Hill Vankleek Hill
Thornhill 104 115 7 14 St Robert Thornhill 269 Stephen Lewis Thornhill
Unionville 111 132 3 9 Unionville Unionville 269 Milliken Mills Unionville
Burlington 143 132 9 39 Nelson Burlington 291 M M Robinson Burlington
Mississauga 242 232 33 10 St Aloysius Gonzaga Mississauga 643 Lincoln M Alexander Mississauga
Whitby 275 314 8 82 Sinclair Whitby 634 Trafalgar Castle Whitby
Newmarket 280 205 5 70 Sacred Heart Newmarket 520 Huron Heights Newmarket
Orangeville 327 230 2 269 Orangeville Orangeville 385 Westside Orangeville
Woodbridge 328 329 5 168 Emily Carr Woodbridge 466 Holy Cross Woodbridge
Toronto 404 426 113 10 Etobicoke School of the Arts Toronto 713 Timothy Eaton Toronto
Pickering 454 485 3 329 St Mary Pickering 569 Pine Ridge Pickering
Ajax 469 469 5 350 Notre Dame Ajax 620 J Clarke Richardson Ajax
Brampton 481 492 18 291 Turner Fenton Brampton 713 North Peel Brampton



就行政區劃分,大多倫多地區排名最前面的行政區是華人集中的Markham,第二是傳統富人區的Oakville,第三也是華人集中的Richmond Hill,第四是Thornhill(Vaughn)。人口最多的多倫多則排在後段,最差的是印巴人多的Brampton。


就高中排名而言,從多倫多往北的住宅城市表現最好,往西延著湖邊的Mississauga,Oakville,Burlington都還中上,往東一路到Oshawa就越來越差,可能與製造業的藍領階級不注重孩子教育有關。


最後提醒您排名不是絕對,只要排名在前面20%就算是很優秀的學區。最近遇到一對華人夫婦,把孩子從排名在70名的學校轉到排名在26的另一所,因為他們覺得需要為孩子爭取更好的學校,我雖然佩服他們關愛孩子的決心,但是這樣做可能沒有必要,因為學校的排名每年都上上下下,只要保持在領先的20%,家長就可以放心學校的品質不會拖累孩子。


就房地產而言,學區的好壞也表現在價格,兩者互為因果,例如表列行政區,轄區內學校的平均排名屬於前段的,該行政區的房地產價格也高,排名在後段的價格也就便宜,這定律大概中外皆然。



Tuesday, February 15, 2011

冬天越過結冰湖水的交通工具


我今天在報紙上看到這新奇的交通工具,它是用來穿越結冰的湖水,冬天廣大的湖面因為結冰不一定完全堅固,會有薄冰或水面夾雜,因此還需要用船來渡水,可是大部分湖面又被冰覆蓋,螺旋槳毫無用處。所以就用這種由空氣螺旋推進器的船,觀念與氣墊船一樣,但是結構簡單便宜多了。


這些空氣推進船在影片中是用來做校車,難怪孩子們都很興奮。

http://www.thestar.com/videozone/939341--airboat-mov



Friday, February 11, 2011

美國人原來很愛加拿大


最近報紙上有一則有趣的新聞,蓋洛普調查美國人對20個國家的印象,想不到美國人認為最有好感的國家是加拿大,報紙的標題還說"原來美國人愛我們"。



列表中以英國第二,德國第三,然後依序是日本,印度,法國,以色列,南韓,蘇俄,約旦,中國等等。列表看不到台灣,可能不被認為重要,或是不被認為是個國家吧!



我其實懷疑,該不會是加拿大太聽話,總是順從美國大哥的關係,尤其是執政的保守黨。



 

Wednesday, February 9, 2011

移民的配額在依親(父母或祖父母)類別要等13年



(照片刊載在51資訊

今天在世界日報的網站上看到這篇文章,因為移民的配額在依親(父母或祖父母類別)減少達33%,因此按照目前積案消化的速度,大概要等13年。例如台灣的配額由80人減少為5人,這簡直就是說不讓台灣移民的父母過來。

有意申請父母移民的人需要及早因應了。


相關報導:


過去的討論


51資訊







Monday, January 31, 2011

免稅儲蓄帳號



我雖然有 Tax-Free Savings Account (TFSA) 這政府許可的免稅儲蓄帳號,但是真的沒有注意到它的提存規定,原來不注意還會被罰,希望提醒你注意下面的第一點。


詳情如政府網站上所公布的規定,為了鼓勵儲蓄,從 2009 起,每個年滿 18 歲的人可以每年儲蓄5000元,隨意運用活儲、定存、共同基金、股票、債券等各種投資,沒有限制,所產生的收益不會被課稅。這種免稅工具在加拿大這高稅負的國家是非常必須的,類似退休儲蓄計畫 RRSP 或教育儲蓄計畫 RESP ,可以有很好的節稅效果,每個人都應該好好運用它的特點。



1. 收益免稅,所以可以自由提存,但是今年提出的金額必須隔年才能回存,否則當年會被被累計到$5000的年度限額中,若因此超額,會被課徵懲罰稅。

2. 每年的 $5000 儲蓄額度若不用也可以累積到來年有錢的時候再投資。

3. 政府保證此儲蓄不會影響其他以所得為基礎的政府福利金,例如老人年金,兒童稅金福利等。

4. 若一方過世,夫妻間還可以移轉給留存的一方。


過去做投資,都要考慮投資收益的稅負影響,例如投資高收益債券,雖然表面收益不錯,例如 8% 年利率,但是因為利息收入要計入年度所得課稅,稅後的收益率就小很多,看個人適用的稅率而定,不見得有利,現在有了這免稅投資工具,小額投資人就可以享足這8%。



free counters

Friday, January 21, 2011

回台灣該帶什麼禮物?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最近學做 Pizza 的成果,先請你"視"吃,再拜託你分享準備禮物的經驗。


不知道大家回台灣都準備些什麼樣的禮物?最近準備清明節回台灣掃墓,因為已經八年多沒回去,所以一定要準備些禮物給親朋好友,不知道大家的經驗如何?有沒有點子可以分享,我有想到燻鮭魚、楓糖類的東西、(罐裝楓糖與冰酒都太重了)。



 

關於 Pizza 的製作,我會另外詳列食譜,其實很方便,發個麵皮,準備些Toppings,很快就可以送去烤,比做蔥油餅簡單。網路上有很多資訊,我是上 Google 找來的,麵團跟給麵包或其他麵食用的類似,只有些許差異:


1. 麵皮用高筋麵粉,只是另外要加橄欖油、發酵粉與蜂蜜,而且水稍微多些,麵團有些黏手剛好。


2. 發麵的時間也是發到麵團的寬度脹大到兩倍,用手指按下去不會再彈回來,至少需要40分鐘,因室內溫度與濕度而異。


3. 桿麵皮前麵團要先整形成圓球,然後再第二次發一個鐘頭。


4. 放在 Pizza 皮上的第一層番茄醬汁可以用切丁的番茄自製,我偷懶都用罐頭 Tomato Paste 代替。


5. Topping 就隨個人喜好,幾乎什麼都可以,但是7分鐘內烤不熟的東西要先弄熟才好。


6. 烤的溫度要高,我的烤箱最高到550度(約攝氏275),烤7分鐘。


最後的成果非常滿意,是很方便的家常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