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20, 2008

安大略省貧窮定義


(photo: AP / Riccardo Gangale)


最近全世界發生了糧食危機,各國的食物價格飛漲,第三世界國家甚至人民已經買不起食物,發生搶糧暴動的海地還有人開始吃泥土做的餅乾充飢,加拿大因為幣值上升的關係,食物價格上漲並不多,四月份與前年相比只增加了1.4%,台灣的大概超過這個的兩倍,大陸大概是七倍以上,在這樣的環境,多倫多所在的安大略省最近在檢討低收入福利政策,希望能消除貧窮。




到底如何判定貧窮?過去都是用平均收入的六成作為界線,2006年在多倫多是$17,570,家庭是 $33,221只要收入低於表準就算,為了更清楚的表達,協助制定政策,安大略省準備學習愛爾蘭的做法,列出具體的定義,如果一個人有超過兩項符合,就可以認定是貧窮。




Toronto Star 訪問了去免費食物倉庫(Food Bank)領食物的人,整理了以下十項的基本需求,如果一個人無法擁有其中兩項以上就可以歸為貧窮:






  1. 規律的為緊急需要或退休每個月存至少20



  2. 每天都能吃到水果與蔬菜



  3. 天都能吃到肉類,魚,或其他素食替代品



  4. 每天有少量的零用錢



  5. 負擔的起替換用壞的傢俱



  6. 有合適的衣服去面談工作



  7. 擁有汽車或是TTC 地鐵公車的月票



  8. 擁有至少兩雙鞋,包括冬天雪地用的靴子



  9. 負擔的起為家人或朋友每年買一份禮物



  10. 成人能負擔的起每天至兩餐





看這些項目,再想想其他世界的窮人,貧窮的定義差那麼多。




我還看到對中國窮人的報導,在四川重慶市,一個臨時工人,一天超過12小時的工作賺不到5元人民幣,去年在礦場工作了一年,沒有領到工資,因為礦場倒閉。全家與另外三個類似家庭居住在一間不到9坪的房間,全家賺的錢有一半要付這個房租,然後又要面對飛漲的物價,像這樣的大陸人數目以百萬計。




看到這樣的報導實在令我心痛,更痛心的是還看到新聞說,北京的有錢人在用鉅資50萬美金買27瓶紅酒。


7 comments:

  1. 大前研一提到的M型社會愈來愈嚴重,
    有錢人(我想不只是北京有錢人)擲千金眉毛都不會皺一下,
    而沒錢人隨著基本生活之物價不斷提高, 購買力一直下滑, 窮者更窮...
    一般生活水平的我們, 生活的簡單一些, 不要一直想50萬美金買27瓶紅酒...那一類無聊的事,其實也過得還OK!
    ( 我300元台幣的紅酒就已經喝得很爽快了, 400元不到的Grant's Wiskey或金門高梁就覺得讚到不行了)
    [版主回覆04/22/2008 12:36:36]人性的美好在於有惻隱之心,看到不幸會挺身相助,能助人,自己也快樂。就像巷子內有鄰居做喪事,總不好在家裏歡樂喧嘩,窮人那麼辛苦的生活,有錢人也就不要那麼招搖,也是類似的道理。可能大概生活在沒有公義的社會太久,麻木了,我發現大陸來的同事比較不熱心公益,很少參與公益捐款,較為自私。

    ReplyDelete
  2. 所以我們能過得下去都要惜福了
    [版主回覆04/22/2008 12:50:33]除了惜福,也能分享,快樂將源源不斷。

    ReplyDelete
  3. 我剛從TOM格子大談吃龍蝦過來,看到此文不免自覺慚愧~
    在台灣有一群貧窮者,得不到政府的補助,因政府對低收入戶的規定嚴格,他們過得比低收入戶還糟的生活.若能被社輔人員發現,有可能會得到社會愛心捐助,但弱勢的他們常是躲在不被發現的角落裡靠著拾荒為生,好的可以取得學校剩餘的營養午餐為食,糟的一天能吃到一餐已不錯了.
    相對下,加拿大政府對貧者的規定就很人性且合理.
    [版主回覆04/24/2008 11:29:04]因為科技不斷創新,生產更有效率,人類可以享受更多的貨品,讓今天的普通人比19世紀的國王生活的更好,但是如果你沒有錢呢,那維持基本生活更困難,19世紀的人自己耕種,自給自足,現在的人若沒有錢,連食物都沒有,所以享受科技改善的好生活,前提是人人能參與分享。
    因為國際競爭,產業外移,窮人喪失生產機會,也就享受不到進步的果實,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過去共産主義不就就是革命這個不公平,國民黨才會丟掉中國,歷史發展的很清楚,福利國家才是解決之道。
    現今的社會需要靠社會福利,才能將生產進步的成果,分享給窮人,實質上就是生活津貼,醫療補助,免費教育,國民住宅,老人年金,退休金制度等等政策,要藉由社會救濟,讓各種原因的窮人不至於生活潦倒。
    要應付這樣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沒有長期的規劃不可能成功,加拿大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我的同事說,光靠石油與天然氣,加拿大已經有錢養活全部的國民,其實我不懷疑。

    ReplyDelete
  4. 我就是寫那個吃龍蝦的人...
    怪不好意思的...

    對我們自己也不是能幫得上太多忙的人
    能夠做的就是多捐些食物給 Food Bank (有許多地方都可以 drop off)
    或是捐些舊衣服給正牌的慈善機構,像是那個"糖尿病"協會
    其它真的不知道還能幫上甚麼忙...

    [版主回覆04/24/2008 11:39:33]吃龍蝦怎麼要不好意思呢!我們也只是偶爾吃吃。
    我實在很佩服慈濟,能節約自身的生活消費,擴大能分享給社區的財富與時間,憑著慈悲的心,做自己可以做得到的,真是太棒了。
    你的做法也很可以參考,每次買菜的時候,就買一些罐頭,捐給 Food Bank,順便在停車場把舊衣服捐進集收桶。

    ReplyDelete
  5. 哇~~所以加拿大的窮人是高級貧民囉~~
    [版主回覆04/26/2008 06:30:46]對啊!很離譜吧,負擔不起汽車竟然還是考慮的項目之一,真是很扯。

    ReplyDelete
  6. 可能也是大陸同胞背景的關係,
    我週邊的幾位不是自身原在大陸是高收入戶,
    要不就是家裡開大工廠的,
    相形之下就大方很多,也不會常斤斤計較。

    ReplyDelete
  7. 想請問你的看法,你覺得去外國讀書,最好的時段時哪個?
    台灣大學畢業在除國深造?
    或是
    高中一年級再出國?
    國中出國?
    國小出國?
    你覺得哪樣對小孩子在加拿大的學習比較好??
    還是因人而異
    不會讀書的小孩適合出國嗎?
    朋友的小孩問的
     
     
    [版主回覆11/23/2009 14:03:03]你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各人對移民的需求不同,絕對沒有統一的答案,如果只就讓孩子拿到加拿大大學文憑來探討,移民的早晚都各有難關。
    在台灣讀完高中,程度好到可以升大學,到加拿大唸大學其實並不難,尤其是來唸理工方面的科系,雖然語言與文化的關會過的辛苦些,除非是讀法商文史方面的科系,從台灣來讀這種科系很吃虧,就算很努力順利畢業,也很難在當地就業,或就算順利就業也難升遷,還是回亞洲發展比較有利。
    很小就移民來的,人格教育完整,比較成熟,知道如何追求人生目標,不像在台灣受填鴨式的教育,很難有多餘的時間探索人生,尋求熱忱與興趣。但是因為基礎訓練比較薄弱,在大學需要補足很多,其實也辛苦,畢業後又因為中文程度差,回台灣就業需要仰賴外語溝通協調能力,所以在加拿大就業比較有利。
    其他移民時間介於兩者之間的就優劣兼具,總而言之,看個人造化。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