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9, 2009

安大略省要增稅了


雖然天氣漸暖,可是失業率繼續高升,安大略省已經高到8.7%,最近股市稍微回春,在這稍微心情輕鬆的當兒,安大略省與聯邦政府卻達成協議,丟下一個增稅的炸彈,讓很多人心情鬱悶。


因為明年七月相當是台灣加值營業稅的 Sales Tax 將統一為13%,所以許多原本不收省營業稅8%的都要因此增稅到13%,例如天然氣與電費。現在各方面都在裁員緊縮,政府卻在增稅,真是令人氣憤。


一般家庭已經在嚴格控制消費,仍然看到個人破產激增,年增率已經超過兩成,整體而言,加拿大的中產階級已經承擔過重的稅賦,真不知道這個自由黨的省政府在做些什麼?


去年多倫多市政府也有一項令人氣憤的增稅,買多倫多房子現在要多繳一份財產移轉稅,相當是成交價格的1.5%的稅賦。


雖然身為資淺加拿大人,我對加拿大的整體了解有限,但是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加稅,一般民眾多所氣憤,我看下次選舉,自由黨一定會嘗到自己所栽種的惡果。



Sunday, March 22, 2009

數位無線電視,免費的選擇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在多倫多可以用天線免費收看高傳真電視,享受高品質畫質與立體音響,甚至即使不是高傳真節目,因為是數位訊號,影像與音效還是很棒。


不景氣時代的家庭娛樂花費不能太多,最低消費大概也要$36的有線電視公司月費,在多倫多的有線電視就屬Rogers這家公司,若不想使用有線電視,也可以考慮其他的替代方案像網路電視或衛星電視,但是除非非法的接收衛星電視,否則月費也不便宜,所以我決定探尋如何用天線收看免費電視,上網查詢之後,發現遠比我設想的理想。


因為無線電視技術正在世代交替,很多電視台都已經改用數位訊號傳輸,這帶給消費者極大的好處,改進畫面與音效的品質,不再有過去類比訊號易受干擾的缺點,因此用天線收視不輸有線電視或衛星的效果,尤其美國即將全面革新為數位無線電視,從多倫多還可以收到美國電台,突破政府對美國節目的比例管制。


多倫多的所在位置非常有利於收取美國無線電視台的節目,因為南面就是完全無障礙的安大略湖,地形上又是從湖岸逐漸抬高的地勢,因此居民就像坐在弧形的演講廳,可以輕鬆的收看美國水牛城的電台。


這個週末,我終於找人把買來很久的天線架起來,就架在屋頂煙囪瞄準美國水牛城的方向,總計花費兩個多鐘頭包括重新架線接上電視,我已經確定能收到最常收看的CBC 與水牛城公共電視與其他將近8台的電台,因此我準備跟Rogers 說再見,省下每個月$67的有線電視花費。


這是Free Toronto Digital HDTV(網址) 所公布的電台位置圖,最集中的是 CN Tower 的方向。




Saturday, March 14, 2009

春天前夕,Bronte Creek Provincial Park

多倫多西區有一個很大的省立公園,Bronte Creek Provincial Park,公園在Bronte這條溪的兩側,我們以前去過東邊比較自然的那一半,這次趁週六天氣晴朗,氣溫暖活,在春天正式來臨的三月二十日之前,我們探訪西邊比較有建設的部份,這裡有農場,野餐區,游泳池,模型飛機場,冬天還有最受歡迎的越野滑雪道,因為現在是楓糖採收的季節,園內有相關的慶典活動,參觀的大多是父母帶著年幼的兒童,我們已經超齡了。





雖然氣溫已經有六度,但是春天還沒有來臨,園區到處還是光禿禿的,雖然大地還沒有恢復生機,我們還是很快樂能在戶外走走,住在多倫多,這樣我就很滿意了。


  


我們沿著農場邊的步道走,故意選偏僻的路,避開參加楓糖慶典的人潮,這個公園的農場非常大,我們走了好久還是在它的邊緣,








農場的遠端,需要經過目前一片都是枯樹的樹林,然後進入一個高地,從那裡可以遠眺附近的區域。


  


高地的路上,經過一個很像柳樹的樹,枝芽末段已經變色,準備要冒芽,這是令人興奮的,表示春天就快來了。





從高地遠眺,四周還是光禿禿的,綠色的都是長青樹。





走下高地,繞過樹林,又經過另一個農場,然後接近野餐區,其中有很多的岔路,可惜找不到指標引導我們下到溪邊。








野餐區,我們穿越照片中尖屋頂的涼亭,還遇到兩個嬉皮夫妻,帶著四隻狗,擠在角落抽大麻,我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





最後穿過野餐區,走回農場的產業道路上,尋著路走回原來的停車場,在那裡才看到往溪邊的指標,可惜肚子餓了,只好結束了今天的健行。等春天時分再來。



如果你也有興趣健行,我們所用的導遊書上的地圖,你可以參考。


Saturday, March 7, 2009

米漿習作

三月了,天氣開始暖活,可惜週末下雨,最適合待在家裡幹活,我在Camille的部落格得到靈感,也想嘗試做米漿,我先在網路上搜尋米漿的食譜,都很簡單,只有炒香或不炒香的差別,我決定嘗試要炒香的這種。




過的食譜大多是用生米與花生以接近的比例,用熱鍋炒香後再加水用果汁機打成漿,然後用小火慢攪的方式煮到滾為止。經過幾次嘗試,我做以下的調整:






  1. 我決定不用生米,改用五榖雜糧,我是想味道會比較多樣,口感有變化,也更健康。                                                                    




  2. 先將一杯的雜糧與一杯的花生磨碎,我用果汁機直接磨碎,然後用平底鍋大火乾炒,一直炒到冒煙有點快要燒焦為止,這時候可以開始拿捏稍微燒焦的程度,製造獨特的香味。



  3. 用電鍋直接把炒好的粉加水煮成稀飯。



  4. 煮好的"米漿稀飯"再加冷水放入果汁機中打成漿,水與稀飯的比例要按照濃度調整。



  5. 打好的漿倒回電鍋的內鍋,在外鍋加水後,用電鍋煮,最後按照喜好加糖





結果很滿意,做米漿比豆漿簡單多了。


「第四名的小孩」台灣中小學教育之我見


這篇文章是朋友傳給我的,很有見地,想提供給其他人參考,文章出自無名的部落格,發表的人是dolin66,作者評論的本文是商周週刊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提到台灣教育的缺失,台灣的孩子明明在數學與科學的得分居全球之冠,可是自我的信心評鑑卻是全球倒數第四,作者認為這是台灣教育強調知識傳遞,卻沒有培育學習動機所造成,希望你能連過去瞧瞧。關於台灣的教育,以前也有討論過


我想說一個我大學同學的例子,證明這篇文章所說的道理。

我大學畢業於文化建築系,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很特別,他的父親在他小學的時候去日本唸書修博士,一去八年,他自己則留在台灣跟祖母過日子,因為隔代教養,他的國中與高中都是混過去的,平常都與朋友在街上混,文化之所以考得上,一方面是分數要求不高,而且他的資質很好,可能是遺傳的關係,夠聰明,我在他身上看到一個沒有升學主義荼毒的案例。大學的時候他與其他人不一樣,很有魄力,很像那種黑社會老大的氣魄,現在大概是我們班上最有事業成就的,一家成功的建設公司的老闆,我工作的頭三年還跟他同事過。

這個人就是剛好與一般學業表現優異的人相反,人際能力一流,自我負責能力一流,雖然知識不見得高超,但是活用能力卻也很好,以我的觀察,他能有今天的發展,是因為成長的過程,沒有投入升學的競爭,老爸不在身邊,沒有壓迫,反而在街上練就了這些本領。我原本非常驚訝他這號人物,結果去美國留學之後我才知道這種人只在台灣少有。

我去美國唸碩士的時候遇到更多這樣的人,美國同學大多是這樣的人物,我才領悟其實是因為教育不同的結果,美國的孩子的成長有正常的生活,培養興趣,有很多自由時間可以有運動與社交活動,很自然會就有我大學同學那種特質,我當時的結論是,我其實是台灣教育下的受虐兒之一,沒有自信,不懂的溝通,更缺乏管理能力。

我很感慨的想,說不定在台灣學業成就越高的,人格教育受傷越嚴重,所以台灣的精英與世界相比,EQ不足,這也許也解釋為什麼台灣的政治這麼紛亂,因為EQ不足不懂得與人相處,團隊合作。


很多的台灣人移民加拿大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結果還是不斷的送孩子去補習,與在台灣沒有兩樣,這不禁讓人懷疑這篇文章所談到的教育困境其實不全然是環境造成,而是台灣人父母的心態使然,所以才會即使到了加拿大還是繼續用同樣的心態"教育"(或是折磨)孩子。


我的一個好友對我的疑惑提出這樣的回應:



台灣的家長不是想讓孩子不快樂,只是害怕現在他快樂了(少唸點書),以後會不快樂。必須父母的想法很清楚,才敢放手讓小孩自由。

 

某種程度這是兩難的局面,包括孩子在內。當你身邊的人都在唸書的時候,你不會玩得開心,也不一定有玩伴。孩子需要很強的信心才敢這樣做,父母也一樣。

 

在教育上我們犧牲了青少年的青春,這是最大的損失,短期間內很難改變。必須有另外一次不同的"教改",從上課時間及科目分配做根本的調整,才能將孩子釋放出來去接觸其他層面的東西。

 

但是,台灣的社會太忙,父母沒有太多時間陪小孩,社會也沒有太多設施讓青少年使用,從兒子身上我也看到父母的困境: 假如讓他自由的話,他不會想看書,不會想打球,不會想出外走走,他會成天看卡通,上網,打電動,MSN. 

 

我其實看完他的回應無言以對,內心沈痛極了,例如我小女兒其實也一樣"假如讓他自由的話,他不會想看書,不會想打球,不會想出外走走,他會成天看卡通,上網,打電動,MSN."我並不會覺得這是個問題,可能因為她的自由時間太多,我只要稍微提醒,她會放下這些,去看圖書館借回來的閒書,或是去玩她的音樂,因為台灣孩子的自由時間很少,課業壓力大,在那裡這卻是個大問題,可見台灣父母承受的壓力,我真的不知道怎樣改善台灣父母的教育困境。

 

面對大陸的競爭,台灣的經濟角色已經改變,工業製造不再重要,雖然過去的教育方式很適合培養默默工作的工程與製造人員,面對未來,台灣實在不能再沿用舊的教育方式,強調知識灌輸,不重人格陪養,雖然我不能預見台灣的未來,可是我相信台灣的未來需要靠更進步的文化特色,生活文明,與精神哲學,這需要一種更接近西方的教育方式,強調自我探索,人際互動,團隊合作才可能提供,我擔心台灣的教育再不改變可能已經太遲了。

 

 

Tuesday, March 3, 2009

給新移民參考,過去的討論

從2002年夏天移民來多倫多已經有幾年了,對新移民有益的議題已經盡力涵蓋了,該是整理總結的時候,因此整理了一些過去與其他老移民的討論,有意移民加拿大的人可以藉此揣摩移民後的生活,希望能幫助你決定如何準備,或是否要移民。很感謝其他參與的台灣朋友,提供很多寶貴的經驗:


以下大概按照時間發表的順序



多倫多的住宅區歷史與房地產 (這個只是個網站連結,當時對我尋找居住的社區很有幫助)


新移民找工作,我的經驗 


移民一年感言


女兒的感想:加拿大教育與台灣的差別


台北多倫多的物價比較


多倫多的平均收入水平



台灣與加拿大國力比較


移民三年感言


學英文的經驗


移民好嗎?會不會後悔



移民多倫多的相關網路資源


移民後的僵局,孩子無法回台灣受教育


加拿大退休金制度



接父母移民加拿大


移民六年的感想 


加拿大住宅獨立屋的特性 


新移民購屋的財務考量 


加拿大的所得稅制度



新移民的理財規劃考量 


新移民要咬牙去念個學位



新移民的就業率與所得落後 


加拿大苦難的中產階級


台灣移民孩子在教育與就業的挑戰


種族歧視


家居生活的挑戰:捻花植草


投資加拿大


省能挑戰:熱水器


換屋考量


出售房屋


搬家感想


2009 年的回顧與展望

 

給友人的回信,在加拿大工作的滿足

 

加拿大經濟好轉

 

新移民找工作指引(影片)

 

台灣移民購屋的常犯錯誤

 

木造住宅的特性

 

其餘比較有關的文章在留言板移民甘苦 (住宅就業)與 多倫多生活 這些分類之中,再次提醒你,很多朋友的回應比本文還有價值,希望你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