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安大略省教育上面發生的這則新聞一定會衝擊台灣父母的思維,他們一定很難理解老師在教學上使用過去學測的考古題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會被認為涉及作弊。
事情是發生在安大略省的一所小學,被調查發現老師影印去年的標準學測 (EQAO) 的試卷給學生參考以幫助他們準備這項測驗,而有作弊的嫌疑。EQAO 是安大略省用來評量學生學習成果的一項標準測驗,以作為考核學校辦學成效的指標之一,但是教育當局非常堅持老師的教學不可以用任何技術性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通過 EQAO 考試,這次發現使用考古題的方式,就被指出涉及作弊。
台灣的老師與家長一定會無法理解這種作法,使用考古題來教學有什麼不對?教學不就是幫助學生考試拿高分嘛?為什麼使用考古題會被懷疑作弊,加拿大的教育界是在想什麼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安大略省的作法是不希望孩子們被誤導,以為分數可以代表他們的成就。所以學測成績只有公布通過與不通過。另外也不希望學校以學測成績為本,認為教學的目標就是取得好的學測表現。在教學理念上,也希望孩子們的收穫是真正的理解觀念而不是應付考試的技巧。
台灣教改十數年了,不知道進展到這裡了嗎?
以下是我一位朋友給我的回應,我代替他刊在這裡:
ReplyDelete台灣的父母或老師的確很難理解,這居然叫作弊。不過,加拿大的做法是對的, 因為她不希望使學測進入一種競爭狀態,而是保持平常心,讓學生表現他真實的 學習狀態,這樣他才能找到一條比較好的路繼續走下去。台灣不然,大家視競爭 為常態,而且越是競爭,大家越投注(台北是最競爭的地方,也是最多孩子遷移 戶口的地方)。
現在xxx 三年級,明年就要考學測。去年,他二年級的時候,他每天放學後和 同學打一小時的籃球,身體健康又愉快。現在,他必須上第八節,內容就是考試 和複習。雖然他不想上第八節,但因為大家都上,也不想和同學不ㄧ樣,所以只 好上了。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導師也不想上第八節,但是因為全校都上,所以只 好上。這就是台灣的教育現況,在集體結構下,不管學生或老師,都無法抗拒。
[版主回覆09/28/2010 00:18:35]然後這是我的回應:
你的回信好快,我昨天晚上到半夜兩點還沒睡,寫了這一篇短文在自己的部落格上面,想說值得分享給大家,所以就用email送出去,早上醒來,你這篇回覆已經在我的Mail box,想想以前用手寫貼郵票書信往返的日子,我們這一代經歷的科技變革實在很大。
我小女兒今年高中二年級,不過因為這裡的高中要四年,國中只有兩年,所以等於是台灣的高中一年級,雖然功課重了些,可是一個晚上功課還是只要一個鐘頭多一點而已,跟你們兒子的辛勞實在不能比。雖然美加的學生課業輕鬆,但是這裡的父母也開始感受競爭壓力,各大城市的補習行業也越來越大,可以說是目前成長前景最好的企業之一,報紙上也在討論這個現象,認為是二次戰後嬰兒潮的父母們的特有現象,主因也就是你說的,競爭心態。有志之士紛紛表示不可,認為教育系統如果順從這種改變會動搖國本,所以才會有這次這樣的新聞事件,我知道它與台灣的主流價值差距很大,所以提供給你們參考。
美加地區跟亞洲新興國家相比,中低階層的前景苦悶,因為製造業大多外移,造成本地人大量失業,台灣目前大概還在5%,美加都接近10%,而且很多的就業包括臨時性或派遣工作(例如自顧業的失業不在計算行列),若把這些扣除,然後再加入失望而不再找工作的人數,有報導說失業率甚至接近兩成。想想那個世界工廠還在用國家手段抗拒幣值升值,實在%^*%$&
美加地區的經濟困境也是推升父母要求孩子強化競爭力的主因,經濟不再像過去繁華,父母會為孩子的未來擔憂,擔心他們以後無法跟世界其他地方的人競爭,所以現在補習行業才會這樣興盛。這也正是台灣父母競爭心態的推力之一。
所以我想面對未來的競爭,父母為孩子擔憂的作法幾乎東西一致,之所以美加地區不像亞洲那樣嚴重是因為過去的富裕累積下來一些很難改變的機制,教育就是最保守的一個,美國現在已經開始重視教育體系的鬆散,已經有朝亞洲那種教育方式傾斜,加拿大還落後這改變,因為加拿大天然資源豐富供養著既定的社會主義福利,這方面的急迫性沒有美國強烈。
我相信最好的教育體制應該不是東西方現行的方式,一定是某一種折衷,我只能看到這裡了,期待能再看到東西方各自往中間靠攏。所以說台灣的教改應該要繼續。
我的朋友,要查女兒EQAO的成績,學校只告知 "通過" 或 "没通過",家長認為有權力知道孩子到底考幾分,但學校堅持只提供這樣的答案。我的孩子,在台讀國高中時,每次測驗不管平時考、大考、小考通通按分數高低,排全班名次!然後拿回家要家長簽名,好可憐!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9/28/2010 01:07:18]我後來想想,其實他們的EQAO成績也不是公布,就像你說的要自己去查,結果也只有你說的,我不記得有看到他們像台灣那樣公布每一個學生的考試結果,我看過的公布的只有全校的整體成績。
這真是一個對於我們華人是一個新的刺激一個新的觀念但是我想要想在台灣落實可能性不大因為以分數為導向是有相當歷史的.不過讓我們多一個機會一個新的角度去思考這些事情是很不錯的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9/28/2010 03:16:32]您是教育界的前輩,親身了解加拿大這種教育的思維在台灣不可能落實,我非常同意。可是它究竟算不算正確的觀念,如果正確,那豈不表示台灣的教育環境無法容納正確的教育觀念。
加拿大教育的目的顯然跟台灣很不同,應該不是強調技能的傳授,若說是強調人格培養,我卻又看到很多不守公共秩序的學生,我到是懷疑只是放任學生自由發展,只是我很懷疑放任的效果,美加地區的高中生有很多無法閱讀與寫作,更不要說算數,這樣的素質不正是放任所造成的,挺悲哀的。
這是對的,考試不該凌駕於教學之上,考試只是教學過程的一部分,而非目的。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9/28/2010 08:07:39]是應該這樣,考試只是教學中評估教學效果的一個方法,絕對不應該是目的,另我納悶的是,很多台灣的家長與老師都有這樣的共識,可是卻無法突破現況,任由考試主宰教學,一切都為了分數,把偌大的教育資源浪費在支端末節上面。
來加拿大卻又看到領高薪又受到工會保護的老師給予孩子們那種貧乏的教學效果卻還能罷工要求加薪,我現在相信更好的教育在兩者之間,都需要修正,但是在加拿大這邊至少孩子們不會受到考試的荼毒。
台灣的教改,越改孩子越苦.
ReplyDelete我家庭妹已開始領教了,考試領導教學方式.
千奇百怪的考試題型,讓人摸不著,於是肥了出版商,各類題庫重點資料大行~
[版主回覆09/28/2010 20:57:33]這方面確實是讓人很沒力,可是我們一己之力又無法改變,所以還是把心思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台灣的孩子受教育需要減壓,各方考試壓力太大了,還有傳授的知識都太偏向記憶,所以需要有動手的機會,我以前在台灣週末帶孩子們去住在郊外,然後爬山,騎車,抓蝦,或參加當地的活動,為了就是前面說的目的,提供你參考。
台灣的教改是多了很多基測次數罷了. 孩子更要為兩次基測拼出其中一次最好的成績申請學校. 然後每天唸到半夜. 寫不完的測卷. 這是我看到老公的姪女才國中二年級的狀況.. 台灣只要考好高分. 理不理解也無所謂. 連哥白尼是誰都不知道... 對世界的知識更是無知到極點. 有點可怕!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9/28/2010 23:27:21]我們選擇移民的人對於這方面的抗拒更大,為孩子們選擇到加拿大受教育這條路雖然解決了這問題,可是我現在知道加拿大的教育也有別的問題,還好的是沒有你說這些可怕的問題。
這種作法真的很棒, 不應該讓考試來主導孩子的學習, EQAO只是檢測孩子的基本能力而已, 當然只需要告知通過或是不通過,孩子還有很多不同的潛能值得去開發,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準備考試上, 這篇文章真應該給台灣的父母看看....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9/28/2010 23:28:37]我也是很希望分享給台灣的父母師長們看,希望他們能從這上面思考一些出路,台灣的孩子實在太辛苦了。
猴子大哥,您這篇太棒了! 讓我連結到Face Book 跟朋友們分享哦!
ReplyDelete[版主回覆09/28/2010 23:22:34]歡迎,多讓台灣的父母看看更好。
台灣教育的競爭壓力不是從中學開始,而是幼稚園就開始了~~英文,MPM,圍棋,鋼琴,芭蕾舞....
ReplyDelete台灣教改的根源無法解決~~家長的心態,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材,而成材的定義是當醫師,律師,會計師...
我問了一些認識的中國人,他們家正在讀高中的孩子要念什麼科系?以上三師就是標準答案,尤其醫師幾乎占了一半
難怪大學裡的醫學,法律相關學院都被黃皮膚的學生占據,但奇怪的是我在醫院看到的白人醫生還是多過黃皮膚的
原來這裡的醫學院不管大學讀什麼科系,只要畢業後都可以申請醫學系,大概是很多家長更想不通的吧?!
[版主回覆09/28/2010 23:36:41]這裡的加拿大本地父母也是勤於送孩子去學才藝,跟台灣沒什麼兩樣,只是沒那麼普遍而已,還有印度人對孩子在教育的要求也是跟華人一樣高,他們的孩子也是醫師或工程師,東歐人的教育要求也不遑多讓,不過華人父母在這方面絕對是領先很多的。
我的一位朋友,高仔,給了我下面的回應:
ReplyDelete連美加都開始補習,看來競爭真的是人類的天性,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顯然抓住動物(包括人類)的真髓。
看過這樣的報導: 以前卓蘭的葡萄一年只收成ㄧ次,因為產量不大,所以價格不錯,採收ㄧ次就可以活一年,而且還有閒暇打打零工或四處走走,農民的生活還不錯。後來,有人發現用特別的肥料(大概是化肥),一年可以收兩次,於是大家一窩峰跟進,結果產量增加了,價格當然不好,但因為收兩次,所以工作量倍增,賺的錢卻沒有增加,結果什麼好處都沒有。除了人更累之外,葡萄樹也累,無形中加速兩者的生命折損。
當全世界都強調競爭的時候,不強調競爭的地方會落後,所以只好跟進。不過,當大家都進入競爭狀態之後,一切又回到原點,除了更累之外,知識並沒有長進,道德並沒有提升,生活並沒有更好,身體卻變得更差。我認為競爭是人類的天性,自發性的競爭是良善的,但是不該被過度強調,甚至設計制度以加強競爭。
每一個地方的教育制度都有它的歷史因素,才造就當前的狀態,個人力量有限,很難改變。我目前的看法是,學測對我的兒子算是一個關卡,他必須花時間面對,結果自己承受。這個過程對他不一定不好,至少是一項歷練,可以學習面對比較大的競爭。他現在沒有補習,每天十點左右睡覺,比起我們以前,算是輕鬆。因為新竹比台北的競爭小很多,他的課業不太需要我們操心,倒是比較擔心他沒時間運動,可能長不高。
這個世界可能沒有完美的教育制度,因為制度是死的,很難因材施教,也很難找到孔子這樣的老師。身為父母能做的,大概是在現行教育系統下,憑個人感覺找出好的方式教育孩子,很難要求教育系統提供好的教育。
[版主回覆09/28/2010 23:51:24]對於開發腦力資源,只要不要有害健康,有競爭也多些進步,相對於台灣的過度,美加卻是過分鬆散。但是對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就不同了,人類需要著重永續經營,否則貪圖一時只會犧牲了永久。
貴公子一定可以的,我們以前不也是這樣過來的,沒什麼大不了的。父母們對於教育最大的困難是時間,平常都要上班,很難藉一己之力做太多的調整,所以還是要仰賴教育體系。
這次從安大略省努力避免讓考試主導教學的例子提供了一個很鮮明的對照,這裡的教育維護孩子的自由思考空間,這是台灣努力競爭開發孩子腦力資源所很難兼顧的。相對於需要仰賴創造性才有生路的美加經濟之誠屬必需,台灣在大陸逐漸成為世界工廠的威脅下,恐怕也是無法避免。所以台灣的教育還需要降低對孩子的壓力。
我們的孩子都逐漸長大,討論這些都快失去時效了,台灣教育的改革卻仍然沒什麼進展,從部落格了解到有些人是光為了孩子教育而移民,甚至夫妻分離,甘冒可能導致家庭破碎的風險,他們為了改善台灣教育實在付出了過大的代價。
如果能從簡單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滿足,其實並不需要很多錢,你以前學做木工的經驗一定有跟你印證動手的美妙,原來快樂與滿足可以來自動手創造,台灣的教育在這方面尤其缺乏,孩子花太多時間在書本,都沒有實際動手的機會,人類的成長靠手與腦的緊密結合。
我的看法其實很台灣人,就是我要知道我的兒子的成績在班上的排名。不過,我不會拿這個去要求我的孩子做的更好或是如何。單純就是一個為人父母的虛榮心做祟。(題外話:我要讓我婆家的人認同,我教育孩子的方式,我家的孩子是最棒的。)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家兒子被選到天才兒童班,那多有面子啊?
ReplyDelete可是,話說回來,真的被選上了,我會要他們去唸嗎?可能不會吧。我還是要他們有個正常的童年。
我家大少今年3年級,也就是明年6月份的EQAO他將有份參與。問我會不會想要將他送到補習班去補習,我的答案會是否定的。我也想要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啊。但是,問我擔心不擔心他們在這裡的學習情況,我當然擔心。他們同年齡的表哥在台灣看起來比他們懂事多了。
而我自覺不想我的兒子承受如台灣的教育方式,而不會想送他們回台受教。但是,我也不能忍受加拿大的教育方式。我自己的做法是在這兩者中間取個平衡。
自己在家幫他們小小的加強一下。
學校建議孩子每天回家要做10到15分鐘的功課。我就讓他們加倍。
之後,他們可以玩,可以打球可以做任何他們要做的東西。而這小小的加倍,卻已經幫他們在學校的學習得心應手了。
或許是他們還小,學的東西不難,所以,成績單回來一些主要或是次要的科目都是A。可是,我想,如果他們的基礎打好,對學校學習有信心,不會現在就對功課有挫折感。將來他們大一點了,他們對於難的科目就不會望而生懼。
我家隔壁有幾個白人小孩被父母(完全是加裔)送去補習班,理由跟在學校的競爭完全不相關。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學校完全理解不了老師所教,而他們做為父母的業幫不上忙。所以,父母將他們送到補習班去做課後輔導。他們去的補習班主要是幫你複習學校的東西。而且,小學來說,就只有最主要的英文跟數學。(台灣就是國語跟數學)
他們想要自己的孩子可以有最基本的聽說讀寫。最基本的加減乘除。不會老師在上面做加減乘除,他們卻完全沒辦法聽的懂。真的,不是加拿大出生,父母都講英文的小孩,英文都很溜。就像台灣出生的小孩,也不是每一個人的國語都很溜。
真的有小三的學生,加減還做錯一大半的學生。
目前我所知道的外國孩子被送到補習班,目的跟台灣父母完全不盡相同。當然,也有中國父母將四歲兒送到補習班學數學的也有。目的是要快人一步。望子成龍的中國父母到處都有。
這裡的孩子學才藝,不是因為父母要求,多數是孩子自己有興趣。也要孩子自己有興趣,學起來的才藝,才會有趣。
我家兩個小子,除了中文學校是被我逼著去上的之外,他們打球,學鋼琴,打功夫都是自己要求的。而,我讓他們上這些,強身娛樂是唯一目的。
拉拉喳喳的一大堆,不曉得有沒有離題呢....
[版主回覆09/30/2010 01:47:12]謝謝分享,你的兒子很幸福,媽媽願意花時間幫他加強課業,不用像你說的其他孩子那樣還要補習語言與算數,而是加強一些健身的興趣,這樣更健康。台灣早期的有錢人都有幫孩子請家教,補習班是後來其他父母想跟進而發展出來的比較經濟的解決辦法,現在美加也是開始這樣,從家教業的興盛開始,逐漸發展到補習班了。
今年我家姊妹都要考EQAO,就姐姐的經驗好像沒有大考的感覺.妹妹本來就是放牛吃草型,更沒感覺.
ReplyDelete[版主回覆10/02/2010 10:47:52]這個EQAO不像台灣的學測,還用來升學,而只是用來評比學校的教學效果,老師與校長比學生緊張,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放牛吃草型,EQAO對他們不痛不癢的。
http://www.parentcentral.ca/parent/education/article/888368--asian-students-suffering-for-success
ReplyDelete[版主回覆11/11/2010 10:57:27]<font size = 3><p>古人早就教導我們要因材施教,在美加我看到的正是如此,相對於台灣家長總是幫孩子決定他們是什麼材料,美加的父母則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決定,一個人如果沒有自由去經歷與追求又怎麼知道自己是那塊料,有哪種熱情可以終其一生呢?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東亞區域,父母都只知道督促孩子苦讀,往往妨害孩子自由探索的嘗試,所以我們的孩子雖然成績常常比白人孩子高,可是就沒有白人孩子的自信與自主。總之,孩子未來以什麼維生都好,只要他們能自己去探索。</p></font>
我剛好想到一個跟上文主題不完全相關,但是今晨我剛好隨手記下兒子在這裡的駕駛訓練課程的感覺:技能的訓練很快;智能的訓練要花點時間;個人的修養則是一門長期累積的工夫。文化的養成,觀念的改進則需花許多心力。
ReplyDelete兒子在學校上了快一學期的駕訓課,還都只是在上交通規則及駕訓常識,幾週前才正式核發准許申請練習執照,我在准許申請練習執照當天立即帶他到監理站考試領取練習執照。現在有練習執照可以合法上馬路,但需要有駕駛執照的成人隨行,至少半年後才可以申請正式的駕駛執照。這樣的訓練過程,精神非常實際,我也覺得算是嚴謹完善的。我非常佩服孩子們一上車就可以開車了,想當初我被罵到臭頭就算考到駕駛執照還不會開車。。。然而兒子班上下個星期經過老師評定後,每三個學生(其中一名是駕駛)隨同教練在一部車上,將有45分鐘的快速公路駕駛。明年四月他將報考駕駛執照,這段時間正是非常好的練習及觀察期。一個領有駕照的人除了他在能力上可以駕車之外,成熟的責任感也伴隨加諸在他身上,這是長大的榮耀與責任承擔的另一階段,這部份絕對不是汲汲營營想考高分的考試環境下所重視的。
光從課程的訓練看這樣的訓練是務實的,是給予充分時間準備的,這些在台灣競爭激烈,分數至上,常常把考試的原始目的給複雜化了。本來考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評估到底 ready 沒?如果沒,那就應該朝缺失補救,而不是拼命死練考題...........
[版主回覆11/14/2010 22:09:55]先謝謝你精采的回應,最近在準備執照的考試也是跟你的感受一樣,考試提供的書籍編撰的方式就是要幫助你了解一些必須具備的知識與技能,考試也就考這些,不像台灣的執照考試,儘考些出題老師自己在課堂上傳授的支端末節,就想考砸其他學生成就自己的權威。台灣的考試文化已經延續了科舉的餘毒,這是千年的怪物,很難補救。
如猴子版主所言,「台灣的考試文化已經延續了科舉的餘毒,這是千年的怪物,很難補救。」
ReplyDelete這是整個大環境的推波助瀾,但是往往有思改革的方案一到沒有配合力的地方,再好的方案也容易被批評到胎死腹中。我稍有印象的是批評台灣多版教科書及誤解多元化教學的精義,批評的出發點常源自於這樣多版本無所適從,無法準備考試,所以產生加重考試壓力加重補習班風氣,導致沒有改善教育環境。批評的人卻沒有檢討過自己毀掉了其教育精華,多版教科書又不是要每版都把它「背起來」才可以考試。哪天家長不相信考高分很重要的時候,就算有補習班也不會是教你考高分的地方了。有時候家長羨慕其他教育環境的同時,也可以稍微提升自己的心境。我有一些些同理心,如果我在那麼樣的環境要跳脫是否更難?我自己也沒把握。
我真的非常受不了台灣的家長甚至把台灣的教育方式帶到海外,但是這種無奈恐怕也非朝夕間就改得了,需要調整。我自己也常不小心夾帶文化的劣根,就只有盡量提醒自己別誤入歧途就是了,保留原文化優的接納新文化美的。那真美!
我這話題硬了點,抱歉抱歉
Have a beautiful Sunday!
[版主回覆11/21/2010 13:03:12]很感謝你那麼認真的寫這篇回應,台灣父母的心態很難改變,在一個極度競爭的環境,孩子的教育的目標就會放在贏過別人,一味想要孩子成績好,上大學進名校,然後成功立業。這樣的父母就會逼孩子去念醫學,而不鼓勵孩子去學跳舞,就算那是他的興趣。
其實教育應該配合孩子的資質,協助孩子體驗與發掘自己的興趣,然後藉由探索興趣逐漸發展出獨立思考、追根究柢與研究的能力,這樣孩子才能找到一生樂此不疲的熱情,快樂又有貢獻。我實在看不到台灣的教育有朝這樣的方向,美加這種放任的教育反而比較有機會。
我非常滿意加拿大給我孩子這樣的學習環境。